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自拍晒照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武乡大山里深藏的“良侯店石窟”比龙门石窟还要悠久

    信息发布者:龙王堂
    2018-01-01 16:06:20   转载

    孙晓钟

    沁县南涅水石刻

    那尊矗立在田野里的石佛

    文/孙晓钟

    1997年的早春,我们几个同学一同到武乡县广志乡去玩。时候是二月底,春寒料峭,就在广志村南的一片旷野里,我们见到了那尊矗立在田野里的大石佛。

    田野里有尊大石佛

    那是一片平整的耕地,在萧瑟的春寒中极目远眺,一望无际全是黄土地,或许还有一些残雪,然而枯树寒鸦草木萧疏,令人不由地感叹北国早春的冷清凄凉。

    就是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,我们见到了那尊矗立在田野里的石佛。猛然一见,心灵不由得一个震颤,瞬间无限的崇敬油然而生。石佛就矗立在荒败的田野里,脚下是几茎枯枝,旁边或许有几块巨石,时间久了,记得不太清楚,然而石佛周边确乎就是广袤而平整的耕地。

    石佛由两块巨石从胸部拼接而成,胸部往上石质细腻偏白,胸部往下石质粗砺偏褐,但衔接自然得体,足见当初建造的工匠用心专一和技艺精湛。石佛双目微闭,姿态安详,形态饱满,嘴角微倾,似笑非笑,充满了慈悲的情怀,饱含着含蓄的美感。

    作者1997年与石佛的合影,1998年石佛被盗

    石佛露出地面的部分有四五米之高,佛手已经被破损,残留的一段前臂成为一个天然的横起。其时,我们这一群少不经事的毛孩子缺乏丝毫的对佛的敬畏,竟然争先恐后爬上石佛,立在佛的胳臂扶着石佛的头部摄影留念,现在想来,是多么的狂悖无知啊。

    石佛就那么静静地矗立着,栉风沐雨冷眼旁观着身下的子民一代代地来了又去,顶礼膜拜者有之,漠然无视者有之,撬石破坏者有之,然而它终究只是一幅浅浅的微笑,以同一个姿势悲悯地俯视着人世间的兴衰荣枯。不知道多少世纪了,无论是狼烟肆虐还是耕牛晚归,无论是喜迎嫁娘还是老人故去,石佛宠辱不惊置之度外,就那么静静地矗立着,安详地度过每一个日升月落、寒暑易节。那是一种怎样的恬淡和宁静啊!

    田野里为什么会平白无故矗立着一尊孤零零的石佛,这尊石佛是什么年代的造像,我们百思不得其解。

    直到最近读了李零的《大地文章》才恍然大悟。李零曾深情地回忆其在武乡县东良乡(今并入故城镇)北良侯村插队时的事情。村里的田野里也矗立着一尊石菩萨,村民俗称“石爷爷”,“石爷爷”身后的护坡不断残损,石像岌岌可危,随时有滑下坡去坍损的危险,他便与大队的革委会主任等一起挪动石佛,挖开浮土,发现了石菩萨脚下的莲花座,撬动后纹丝不动的才发觉石菩萨是用榫卯结构镶嵌在莲花底座里的,还用生铁水浇筑过,进而发掘出了寺庙的地板铺砖,并挖出一块署明“梁侯寺”的残碑,这块残碑证实了当地的东、西、南、北良侯村得名于此寺。经考证,这尊菩萨是北齐的石刻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,如今这尊石菩萨被命名为“北良侯村造像”,是第一批省保文物。

    寺已建 佛何在?

    就在读到李零的文章后,我的思维突然跳转到了20年前,武乡东部广志村南那尊田野里的石佛。我猜想,那石佛的脚下一定曾经有过一片规模宏阔的寺院,也一定曾经有钟鼓齐鸣僧侣如云的辉煌,只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,无情的岁月、皇朝的更迭、战火的肆虐,抑或是水火兵虫的叠加伤害,给这片佛门净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毁灭。到近年我们所能看到的,就只有那尊栉风沐雨的石佛了。

    立马给多年未联系的同学打去电话,得到的回复却着实令人悲愤。他说那里的确是有一座叫做“旧南寺”的寺庙,如今村里已集资在旧址上新修建了寺庙,据说新的寺庙规模恢弘气象万千,但这位同学也常年在外,一时还提供不来图片。那尊我魂牵梦绕的石佛,那尊餐风宿雨、日晒雪覆的石佛,那尊跨越千年栩栩如生的石佛,却在1998年的时候就被盗窃了。盗贼把石佛的上半部分包括上胸和佛头像盗了去,只留下了下半截的身子。这在当时,一定是震撼村民心灵的大事,村外相伴多年的石佛瞬间蒸发了,祖辈多少代人的精神寄托刹那间毁灭得荡然无存,怎么能不令人心怀唏嘘、怅然无限呢。

    武乡东良侯村的洪济院,第五批国保单位

    或许,这孤零零的是石佛原本是扈从如云的,抑或它本人就只是个扈从,还有更大更雄伟的石佛或泥佛、木佛,只是机缘巧合命运弄人,当我见到它的时候,别的佛像、雕塑早已烟消云散,湮灭在了历史长河,唯独这最后的石佛,也只在与我匆匆一瞥之后,就销声匿迹了。

    那尊矗立在田野里的石佛,流落何方,已成了一个绝难破解的迷团。更大的谜团是这个被称作“旧南寺”的古寺。我央求“晋东南网络图书馆”的马红星老师,查遍了《武乡新志》,乾隆、光绪版的《武乡县志》和明成化版的《山西通志》,以及新版《山西通志》,均没有任何广志村有寺庙的记载,更不要说是“旧南寺”了。最终,只在1995版的《山西寺庙大全》里,找到了广志村南“永兴寺”的一条记载,但也只有“早毁”两个字。或许,现今的“旧南寺”只是村民对村南那座寺庙的俗称,它的本名本是“永兴寺”,或许寺庙曾经改名,这在历史上本不鲜见。但这永兴寺是何时所建,何时被毁,寺庙里的石佛为何时开凿,却成为一个永久的谜。

    武乡自古多佛窟

    东西狭长的武乡,保存有太多的石佛、石窟,然而这些佛、窟大都位于武乡的西半县,俗称“西乡”的;而在武乡的东半县,也就是俗称“东乡”的却鲜有发现。那尊曾矗立在广志村南的石佛,或许是仅有的一个例外。

    武乡的西乡、东乡是两个地理文化单元,在语言、风俗等方面都存在差异。武乡的西乡和沁县北部在古代属于涅县,得名于横穿而过的涅水。涅县早在战国、两汉就存在,直到西晋才一分为三,产生了武乡县。“武乡”地位的上升并逐步取代涅县,那是石勒建立后赵以后的事了。

    涅县县治就是今天的武乡县故城镇,涅县古城墙的夯土遗址的现今仍存在。涅县,地处古代从大同到洛阳的南北交通要道上,《武乡新志》说,今武乡西境,走南关、窑儿头、土门、石窑会、分水岭、五里铺、良侯店、勋欢、权店九个驿站的古驿道是“太原与潞、泽之通衢,即省路之大干也”,也就是今天208国道武乡段的走势。地处这条交通要道上的古涅县,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交流,特别是在南北朝的时候,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,有太多的佛教遗迹在这里落地生根。

    东良侯千佛塔

    如今,以故城镇(古涅县的县治)为中心方圆几公里内,保留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迹,著名的有故城镇的大云寺,东良侯村的洪济院、千佛塔,北良侯的石菩萨、福源院,南关的福兴寺,分水岭的广福寺、福兴寺(同名),勋欢的雷音寺,权店的净果寺等等,很多都是国保、省保单位。涅水南岸今天属于沁县,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寺庙古建,比如轰动一时的南涅水石刻,就是1959年南涅水村发掘的,有760多件,现珍藏于沁县县城西湖南岸的二郎山上。此外,南涅水村的洪教院、开村的普照寺、郭村的大云院等等,好多也是国保、省保单位。至于湮没在志书里的古寺庙,更是多的数不胜数。此外,今天在当地还保留了两处石窟,分别是石窑会石窟和良侯店石窟,良侯店石窟是晋东南最早的石窟,在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就开凿了,可惜的是这些石窟在“四清”“文革”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修路炸山和盗贼光顾等过程中,遭到了多次损坏,保留下来的仅有极少部分,石窑会石窟还被当地村民用油漆彩画,惨不忍睹。

    那尊曾矗立在武乡广志村南的石佛,背后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,等待着有识之士去探索……

    武乡县良侯店石窟,现今已毁坏严重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